北碚区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
北碚区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
(2015年4月15日)
为加快我区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了解和掌握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,支持政府强力推进我区工业经济发展,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,2015年3月在区人大副主任邓吉带领下,区人大经济工委、区经信委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组织了专题调研。以下是这次调研情况报告。
一、北碚工业经济发展现状
近年来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领导下,北碚积极推进工业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,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上档升级,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产业成为助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在这次调研中,我们看到,北碚区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。在过去十年间,我区工业经济逐步呈现出四大转变的发展趋势:投资主体由国有集体为主导向国有、外资、股份、民营多种所有制转变;工业生产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转变;企业布局由散乱差小向集中、规模、规范转变;投资来源由主要由本地资本向招商引资转变。因为这些原因,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上到了新的台阶。到2014年我区拥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、装备制造、仪器仪表、医药化工、轻工纺织、光学电子等48个行业,100多个门类,2万多种品种,门类齐全、综合配套的工业经济体系;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99户,超2亿元工业企业58户,超5亿元工业企业23户,超10亿元工业企业9户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户,小微工业企业2000余户。2014年,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15.77亿元。
在全部工业企业中,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人注目。拥有同兴工业园区、水土工业园区、大学科技园区等发展平台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,到2014年底,高新技术产值达395.8亿元,占工业总产值的55.3%,对全区经济具有强力的支撑作用。
总体而言,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加速淘汰了落后产能,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,统筹规划工业企业布局,做大了工业经济规模,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,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。
二、北碚区工业经济发展特点
北碚区在近十多年,通过开发建设工业园区,引导工业企业入园,改变了工业企业生产建设散、乱、差的状况,支持了本地企业发展扩建需要的土地空间;通过加强对外招商引资,新引入一批工业企业,壮大了我区工业经济的总量。近年来,区委、区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扶持、推进转型升级等举措,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好发展。
通过这次调研认为,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。
(一)坚持项目主导,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。突出重点,推进项目建设。过去十年间区政府加强工业园区开发,打基础、建平台,扩展了工业企业建设空间,加强协调,优化服务,为今天工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;政府坚持项目主导,强化招商引资,完成了工业经济的整体提升。在2014年,完成工业招商项目24个,实际利用外资项目10个,全年新引进中国浪潮、斐讯数据等18个项目。新引资企业在规模、技术、管理、产品等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北碚区工业面貌,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。
(二)引导技术创新,培育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力。政府注重引导和指导企业,开展技术创新,通过技术创新,加强新产品开发,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,积极参与国际竞争。提升技术创新水平。201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,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。全区规上企业研发及实验经费投入达11.83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.78%。提升节能降耗水平,全区万元GDP能耗降至0.76吨标煤/万元。
(三)注重要素保障,聚集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。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,在土地、能源、交通、信息、人力资源和金融等为企业服务,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条件需要,基本上保障了企业生产。一是全力协调生产要素供给。2014年全区累计用电23.4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5%,其中生产类客户电量15.97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.72%。双气源供气1.91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9.79%,其中工业用气1.1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7.83%。同心担保公司直接为区内62户企业提供88笔贷款担保,担保金额为4.04亿元。二是加强经济运行调控。拟定了50户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全年调控目标,对每一户企业进行指导、服务,按月进行分析、调控。兑现统计设备经费补助,全年上规企业56家。三是推进安全稳定监管。认真实行安全生产“一岗双责”责任制,稳妥协调处理4家工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出现的问题,排查各类安全隐患76起,在稳定和安全生产上注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。四是协调信息建设服务。推进实施“宽带中国工程”,区内电信运营企业共争取到922个4G站点指标,网络建设实现全区城市区域TD—LTE网络全覆盖,为深化两化融合提供了硬件保障。
(四)突出环境优化,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。区政府致力于打造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,为企业做好优质服务。在过去两年间,制定奖励扶助政策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。帮助企业申报各类资金项目13个,兑付103家企业专项及奖励资金1897万元。加强政企联系。建立重点企业家座谈会制度、工业经济运行月调度制度。搭建交流平台,构建企业之间、银企、税企之间沟通机制。妥善处理同兴工业园区36个未批先建项目“两证”办理遗留问题。提升服务水平,优化服务。协调办理北京大学工业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,组织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推介会,邀请北大教授、融资专家举办“中小企业融资上市”、“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及资源整合”、“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”等专题讲座,为区内企业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经营管理知识服务。
三、北碚工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
通过这次调研认为,我区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,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,取得的积极成果值得充分肯定。但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结构调整转型使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,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超过大型企业,同时我区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。当前我们看到的问题主要是:
(一)工业总量不够大,发展后劲有所不足。符合北碚区城市功能定位的、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性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,大型企业还未形成产能,产品主要产业链不在区内,导致北碚区工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,但工业经济总量仍然不足,少数引资企业投资不够,建设速度不快,投入投产没有达到承诺预期目标。
(二)企业融资难,发展动力不强。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,市场不景气、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制约,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信心不足,主要实施面向大企业、成熟企业的发展战略,导致了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的收缩;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大,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,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比较紧张,融资比较困难。此外,区内部分企业过渡依赖民间借贷、小贷公司,忽视自身偿还能力,导致企业资金“造血功能”愈加衰退,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。
(三)两化融合疲软,发展优势难以显现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观念和意识不强,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,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,缺乏支撑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技术和产品,基础网络建设、信息资源开发、信息系统整合等服务能力急需建立和完善。
(四)服务企业发展还有不足。区政府及部门、园区为企业发展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,但我区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还有不足,在企业扩建用地、园区基础建设、生产生活设施配套、承诺奖励优惠政策兑现、社保政策执行服务等方面,管理部门与企业间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够,解释联系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。
四、北碚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
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、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工业经济的发展承担着在连接市场、繁荣经济、解决就业等方面的主体作用,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。
(一)强化服务保障,切实提高服务的意识水平
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。建立必要工作协调机构,通过区级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、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,在区级权限范围,制定必要的政策,注重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。区级部门要形成合力,积极与上级对接,用活用足上级优惠政策,确保我区得到更多支持。努力提高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,通过建立工作制度,加强政企间的联系,及时掌握企业、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,积极帮助协调解决。
(二)多措并举做大工业经济总量
一是培育产业集群,提升工业发展质量。依托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平台,着力打造产业集群,引导推进以大企业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、液晶面板产业、机器人产业、新材料产业、物联网产业、生物医药产业、节能环保产业、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八大产业集群发展,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。
二是壮大中小企业群,注重指导和引导中小企业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,提高管理、资金使用和技术创新水平。注重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以项目为媒介,以政府为中介,促进银政企合作,为企业发展争取资金。引导中小企业承接核心大企业的配套环节,提高本地配套率,形成大小企业和谐共存的产业链发展模式。加快汽摩、装备制造、材料、轻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
三是抢抓项目建设。持续推进招商引资,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,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。注重精心策划和开发储备具有本地特色、技术水平较高、市场前景良好、能够激发客商投资欲望的重大优势项目,特别是世界500强、国内100强企业产业转移、产品配套项目,力争年内在引进争取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。
(三)推动技术创新,增强工业发展动力
一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。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,加快改造提升汽摩、仪表、建材、玻璃、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,指导企业转型升级。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应用,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,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。促进两化融合,创新工业发展模式,加快推进发展智能制造,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,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。
二是注重推进加强产学研合作。指导企业依托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,推广引进先进技术,消化、吸收和创新,指导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,推动企业技术进步,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先进工艺。支持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强科技研发,促进重大科技项目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。
三是强化人才支撑。帮助鼓励企业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,加强高新技术人才、企业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。特别是重视抓好企业家队伍培训建设,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,政治上给予鼓励,经济上激励,努力形成激励企业家成长、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。
(四)强化责任意识完善高效发展环境
加强政府与企业间联系沟通和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宣传。努力解决企业在前期发展中的遗留问题,针对近年工业企业发展情况,对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集中梳理,进行阶段性总结。在这次调研中,部分企业对涉及的生产经营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,其中涉及企业扩建用地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、承诺奖励优惠政策兑现、企业资产产权办理等,因此建议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。对企业加强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宣传工作。
加强政府服务,建设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优质环境。强化建设管理,以园区为平台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。园区和区级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,妥善解决企业发展用地矛盾,在基础设施建设上,加快建设速度,提高质量,既立足于当前的需要,也注意预见一定时间长远发展。
关于园区招商入住企业投资建设与投产达效的问题。建议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入住企业投入进行一次清理,掌握企业投资建设情况,做好跟踪服务,督促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做到投产达效。关于企业扩建与用地的问题,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,提出新增用地需求的增多。建议集中研究,做好统筹规划,注重整合闲置资产,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。